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一步,是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二阶段目标。这一目标的达成将标志着中国在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社会文明程度、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迈上新台阶。本文将详细解读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具体目标,并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目标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员劳动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科技进步贡献率显著提高,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大幅增加,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经费比重持续提升,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企业和创新高地。
2.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产权保护制度更加健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营商环境显著优化,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
3.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4.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5.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
6. 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更加健全,依法治国方略全面落实,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国家行政体系更加完善,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迈出重大步伐。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未来的发展方向将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形成全社会支持创新的浓厚氛围。
2. 深化改革开放: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进一步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3. 促进高质量发展: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强产业链和供应链建设,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4.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进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构建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5. 改善民生福祉:坚持人民至上,以增进民生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6. 加强国家治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民主制度,完善法治体系,推进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加强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和化解,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法治化水平。
综上所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是全面、系统的,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领域。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推进全方位、高水平的发展。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中国将为世界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关问答:
Q: 什么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A: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两个阶段性目标。第一个一百年目标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一百年目标是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