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是因为什么原因引起的?专家解答常见问题
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指肠道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肠道,导致腹痛、呕吐、腹胀和便秘等症状。肠梗阻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机械性梗阻、动力性梗阻和血运性梗阻。机械性梗阻是最常见的类型,通常由肠道内外的物理阻塞引起,如肠粘连、疝气、肿瘤或肠套叠等。肠粘连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导致肠道扭曲或折叠,从而引发梗阻。疝气则是指部分肠道通过腹壁薄弱处突出,可能被卡住而导致梗阻。此外,肠道肿瘤(无论是良性还是恶性)也可能直接阻塞肠腔或压迫肠道,引发梗阻。
动力性梗阻则是由于肠道肌肉收缩功能异常引起的,常见原因包括腹部手术后的肠麻痹、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或神经系统疾病。血运性梗阻则较为罕见,通常是由于肠道血液供应中断(如肠系膜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导致的,这种类型的梗阻进展迅速,可能导致肠道坏死,需立即处理。除了上述原因,某些慢性疾病(如克罗恩病或憩室炎)也可能增加肠梗阻的风险。了解肠梗阻的具体原因对于及时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因此当出现相关症状时,应尽早就医。
肠梗阻的常见症状
肠梗阻的症状通常较为明显,包括腹痛、呕吐、腹胀和便秘。腹痛是肠梗阻最常见的症状,通常表现为阵发性绞痛,疼痛部位与梗阻部位相关。呕吐也是肠梗阻的典型症状,早期呕吐物可能为胃内容物,随着病情进展,呕吐物可能变为胆汁样或粪样。腹胀则是由于肠道内气体和液体无法正常排出导致的,患者可能感到腹部明显膨隆。便秘或完全停止排便排气是肠梗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在完全性肠梗阻的情况下。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和感染等全身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发生休克。需要注意的是,肠梗阻的症状可能因梗阻部位、程度和病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当出现上述症状时,应高度警惕并及时就医。
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
肠梗阻的诊断通常基于患者的症状、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手术史、疝气史或肿瘤史等。体格检查时,医生会注意腹部是否有压痛、反跳痛或肌紧张等体征。影像学检查是确诊肠梗阻的重要手段,腹部X线片可以显示肠道内气液平面,CT扫描则能更清晰地显示梗阻部位和病因。在某些情况下,医生还可能建议进行超声检查或钡剂造影以进一步明确诊断。治疗肠梗阻的方法因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而异。对于单纯性肠梗阻,通常采用保守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补液和纠正电解质紊乱。如果保守治疗无效或怀疑为绞窄性肠梗阻,则需立即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解除梗阻、切除坏死肠段或修复疝气等。术后患者需密切监测,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