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视频被曝通过后台算法窃取用户通讯录及定位信息,多名受害者账户遭境外诈骗集团精准锁定。本文深度起底平台数据采集链条,揭露其利用AI技术构建用户行为模型的隐秘操作。
一、深夜弹窗引爆全网恐慌
8月15日凌晨3点,数万名竹叶视频用户同时收到诡异弹窗——"您关注的@甜蜜小草莓正在XX酒店302房直播"。经技术团队逆向解析,该推送竟精准调用了用户手机陀螺仪数据与基站定位信息。更恐怖的是,有网友发现弹窗显示的酒店名称,正是其当日通过微信提及的线下见面地点!
二、代码暗门揭开数据黑洞
网络安全研究员@白帽老K在GitHub发布长达87页的检测报告,实锤竹叶视频APP植入"ShadowTrack"数据采集模块。该组件不仅24小时监听麦克风声纹特征,更会定期打包用户相册元数据(包括已删除照片)。数据显示,平台服务器每天向缅甸KK园区传输超过2.3TB的行为数据,这些资料最终被打包成"精准诈骗套餐"在黑市流通。
三、AI画像精准到令人发指
记者获得的一份内部培训手册显示,竹叶视频的"天眼系统"能将用户划分为128个敏感维度。系统通过分析点赞记录(特别是深夜时段)、外卖地址变更频率、自拍照片瞳孔反光等细节,构建出涵盖性取向、负债情况、情感状态的立体画像。曾有测试员输入"借呗逾期"关键词,3分钟内就收到15条网贷广告推送。
四、删帖风暴下的资本游戏
事件发酵后,竹叶视频母公司青竹科技股价暴跌23%,但随即出现神秘资金托盘。值得关注的是,某跨国投行在事发前一周突然增持2000万股。更蹊跷的是,多个网络平台出现统一话术的洗白帖,声称"数据采集是为优化推荐算法"。然而知情人士透露,平台实际将用户GPS轨迹卖给地产中介,单条高端小区定位记录售价高达80元。
五、手机变成24小时监视器
技术专家演示了可怕场景:当用户观看竹叶视频时,前置摄像头会以每秒120帧捕捉微表情,配合心率传感器监测情绪波动。这些生物特征数据与购物车商品、搜索记录交叉分析后,能预判用户未来48小时的消费决策。目前已发现17款预装该SDK的国产手机,涉及3.8亿台正在使用的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