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关于"学生的妈妈双字id"的离奇事件引发全网哗然,教育平台数据库暗藏致命漏洞,家长身份信息遭非法兜售,专家警告:你的孩子可能正在被盯上!
惊天发现:学生档案中的双字id暗藏玄机
某匿名黑客在暗网论坛爆料,称通过某教育系统接口漏洞,可批量获取标注为"学生的妈妈双字id"的加密数据包。经解码发现,这些id竟由母亲姓名首字母+手机尾号+家庭住址区号组成,涉及全国28个省市超500万条记录。更令人震惊的是,部分数据包内还包含家长职业、收入层级等敏感标签,俨然形成庞大的家长画像库。
黑色产业链浮出水面:从教辅推销到精准诈骗
记者卧底调查发现,这些标价每条0.5-3元不等的"妈妈id数据包",被教培机构用于定制化电话营销,更有诈骗集团据此设计"孩子住院汇款"等精准骗局。浙江王女士哭诉,诈骗分子竟能准确说出她女儿的班级编号和校服尺寸,被骗走23万元救命钱。安全专家指出,双字id的编码规则暴露了教育系统数据脱敏机制的全面失效。
技术溯源:一个逗号引发的数据海啸
技术团队复盘发现,某省级教育云平台在开发时,因程序员误将字段分隔符设为中文逗号,导致家长信息模块与公开的学生学籍数据产生关联性泄露。更荒诞的是,系统将"监护人关系"字段自动简化为"妈妈"二字,使得所有单亲或特殊家庭结构被迫强制归类。这场因低级错误引发的数据灾难,暴露出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致命短板。
亡羊补牢还是掩耳盗铃?监管部门紧急行动
事件曝光72小时后,涉事平台发布声明称已完成漏洞修复,但拒绝公布受影响的具体人数。与此同时,多地家长反映仍收到精准推销短信。网络安全局已成立专案组进驻调查,教育部紧急叫停23个类似信息系统。法律专家强调,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此类事件最高可处企业年营业额5%的罚款,相关责任人面临3-7年有期徒刑。